一、当前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关于如何促进经济增长问题
当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风险加剧,尤其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减弱等三重压力,经济增长较为乏力。我国部分税种尚未立法,税收法治体系有待完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缺乏规制等问题,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约经济增长。同时,地方财力在疫情后呈紧平衡状态,财政政策需更精准以发挥更大经济激励效应。
(二) 关于如何适应产业发展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现行税收制度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其经营模式和利润来源隐蔽,税率差异导致税务风险,影响新兴经济健康发展和财政可持续性。此外,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绿色税制体系,当前促进绿色生产方式转型的财税制度仍需结构优化。
(三) 关于如何协调央地财政关系问题
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收入划分不规范、转移支付定位不清等,部分地方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导致税基侵蚀和企业利润转移,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和吸引投资。
(四) 关于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目前我国地区发展差异明显,产业结构和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差距大,区域间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行财税政策调节作用不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受民众关注,财税政策不足,如何通过直接税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有待改进。
二、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可遵循的基本逻辑
(一)以支持经济建设为重点
通过结构性减税降费、优化税收结构等,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合理分配财政支出,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培训投入,引导资源流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挑战,财政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包括增强财政实力、健全财税制度、实施有效的调控政策以及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性。以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并发挥对经济社会治理的更大支持作用。
(三)以全面性及系统性为特点
改革进入深水区,需加强改革系统要素之间的联动性与协同性,解决地方财政面临的历史债务、经济恢复、主体税种缺失等问题,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四)以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底线
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纳入改革考量,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效能,并构建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平衡长短期政策目标,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稳定。
三、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建议
(一)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落实税收法定
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进税收立法;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其精准性,建立健全全流程管理机制,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管理能力,释放其效能。
(二)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财税制度
完善增值税制度,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明确相关收入性质和征管方式;完善适应新经济商业模式的自然人税收征管体系;加强国际税收合作。
(三)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和监管。规范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的税收政策,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优化综合所得适用税率的结构和水平,调整税率档次。优化税率级次及结构,适时推进家庭联合申报的征管创新性改革。
(四)优化重构地方财税体系
大力发展经济,拓展地方税源。赋予地方一定税权,在中央统一立法和税种开征权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税制要素确定以及具体实施上赋予地方更大自主权。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五)健全绿色财税体系
推动现行绿色税收制度进一步“绿化”,增强税收激励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环保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环保投资、营运的税费环境。
(六)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化债务管理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支持,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总而言之,财税体制改革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考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目标,从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原文作者李旭红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新华智库研究》是新华社第一本聚焦智库领域的学术类刊物,由新华社党组领导、新华社智库学术委员会指导、瞭望周刊社主办的智库类学术期刊,致力于展示国内外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发探索智库建设规律的学术文章,打造中外智库合作交流平台。
投稿邮箱:xhzkyj@163.com
订阅热线:010-6315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