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岁月峥嵘。
从1949年开始,我国通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奋起追赶再到领先世界,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
到如今,我国通信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甚至领跑进入“无人区”。
这是我国通信业务推陈出新、通信方式不断变迁的70年,是通信技术迎头赶超、通信能力持续提升的70年。
站在70年的节点上,回顾过去,无数通信人的艰辛付出与累累硕果筑就了坚实的基础;展望将来,面前是亟待深耕的巨大“蓝海”,70年光荣与梦想将再次开启新篇章。
网络建设“铺天盖地”
经过70年投资建设,我国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成倍扩张,已建成包括光纤、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信业面临着基础设施极端落后的局面。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掀开了中国通信业发展的新篇章。不过,当时经济社会较为落后,邮电产业发展始终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
1982年,福州开通了中国通信行业历史上第一门程控交换机。此后,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
1987年11月18日,我国内地第一个大容量蜂窝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在广州开通,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接通了蜂窝移动电话,这个瞬间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神州第一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通信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不断改革行业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通信业高速发展。
如果从时间点来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时期,我国通信业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管理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直到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中国电信运营商终于走上历史舞台。
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2000年,电信业重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成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2008年,电信业第三次重组,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我国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3109万门,是1949年的420.2倍,年均增长9.1%;移动交换机容量由1990年的5.1万户猛增至2018年的25.9亿户,年均增长47.3%;光缆线路长度由1997年的55.7万公里增至2018年的4358万公里,年均增长23.1%;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由2003年的1802.3万个增至2018年的8.9亿个,年均增长29.6%。
改革开放以来,通信行业大胆改革,走过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历程,推动我国通信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让社会各行各业、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通信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制定“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光进铜退”工程、“网络提速降费”等政策实施,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从1G到5G
通信网络能覆盖全国,与通信能力的持续提升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光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突破创新,实现从空白到领先的跨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光纤宽带不断升级,百兆光纤入户逐步普及,到2018年末,光纤接入(FTTH/O)用户已达3.68亿户。
移动通信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尤其值得一提。从第一代模拟通信发展“空白”到以频分为主的数字语音通信“跟随”,再发展到以码分多址为主的多业务3G“突破”,再到以OFDM核心技术为主的宽带4G“同步”,过去的30年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谓迅猛非常。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2014年开始,我国用短短两三年时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到2018年末,4G用户总数达11.7亿,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74.4%。
用户需求是技术发展最直接的驱动力。网络的出现和普及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它带给生活的智能,而用户的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着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
如果说2G让用户尝到了移动通信的甜头,那么3G、4G更多的是满足了用户语音以及数据业务的需求。而在网络直播、虚拟现实、4K视频逐渐普及的大环境下,用户对移动通信技术“更高速率、更低延迟、无所不在的覆盖、移动性”需求越来越强烈。
于是,5G成为我国通信行业重点布局、先行先试的重要技术趋势。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随后的两年,这一工作明显提速。
除了国家层面的推动,华为、中兴这些中国企业代表也一直努力冲在5G技术研发的第一线,积极参国际5G标准制定并掌握重要话语权。
到2018年,运营商在多个城市开展5G试点。当年12月份,工信部许可三大运营商开展5G系统试验。2019年6月6日我国5G牌照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时代。
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目前都已公布了5G投入和建网计划。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移动预计投资240亿元,中国电信预计投入90亿元,中国联通预计安排60亿元到80亿元,三家运营商累计投入接近400亿元。
凭借着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海量连接等新型技术,5G被广泛视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棋子。在5G时代,我国已经走出了坚实一步。
“信息”带来美好生活
从有线电话到“大哥大”、BP机到功能机、智能手机,人们远程沟通交流的载体在70年间迅速迭代,生活、工作的方式也随之出现巨大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电话都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但由于当时通信发展水平落后,供给能力不足。到1979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仍然很低,只有0.41部/百人。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通信业体制机制的调整以及新技术的采用,我国电话事业走向大发展,“电话难打”的矛盾逐渐消除。到如今,国产手机不仅不断完善技术积累与产品研发,在国内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更是在5G手机的研发与制造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全国电话用户规模达17.5亿户,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达1.8亿,是1949年的836倍,年均增长10.2%;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5.7亿,是1988年的52.2万倍,年均增长55.1%;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由2014年末的5.8亿增至2018年末的13.1亿,年均增长22.4%。
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拉动电信业务总量和收入快速增长。2018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65556亿元;电信业务收入达到13010亿元,是1950年的1.3万倍,年均增长15%。
网民数量稳步提高,带动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快速增长。我国网民由1997年的62万人激增至2018年的8.3亿人,年均增长40.9%。其中,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与迭代,催生诸多智能应用软件。比如,视频、微信、邮件等工具让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各类餐饮外卖移动应用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全世界的美食,支付宝、微信等可以让人们在出门的时候不带现金甚至不带钱包……万物互联,中国人民被网络和智能手机催生的新生活方式,正在引领世界潮流。
这些现象的背后,也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的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是2013年的56.1倍,这期间5年的年均增速高达123.8%。
为了解决困扰消费者的流量费用问题,近两年,国家大力推进“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实,资费瓶颈已经被打破,免漫游费、不限流量套餐、流量全国通用等政策的落实,让用户能够放心大胆地用流量,享受信息带来的美好生活。
伴随我国5G商用元年的开启,一大波国产5G手机正在到来,预计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及方式将会出现新的转变。
向广阔“蓝海”迈进
从电报、语音到流量,再到万物互联,70年间,在无数中国通信人不懈努力下,通信的内涵不断在丰富和扩展。通信业早已经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是成为了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者。
在优质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下,中国百姓不仅切实体会到了通信技术带来的便利,更有多个全球领先的领域与业务应运而生、快速成长,让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挺直了腰杆。
具体来看,互联网和经济社会各领域跨界融合,催生一系列“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比如,3G时代,移动互联网兴起,电商蓬勃发展;4G时代,微博、直播和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类应用爆发。
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持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形成一批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数字消费持续释放居民需求潜力。截至2018年末,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亿,占网民总数的73.6%。
随着5G落地,一场技术革命与产业升级即将到来,其广度和深度将远超过你我的想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在无人驾驶,机器人、VR、智能交通、远程控制、万物互联、环境监测、3D打印等领域,5G将承载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带来整个产业的全面升级。
而这场浪潮在未来5~10年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远远超过4G移动互联网的能量和价值。据中国信息研究院预估,中国5G将在2020~2025年爆发,预计将带来10.6万亿元人民币的直接增长,和24.8万亿元的间接增长,直接创造就业将达300万个。
“通信领域仍是一个朝阳领域,未知大于已知,大量的技术领域有待探索和开发,通信产业还是一个有待深耕的巨大‘蓝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如是说。
在他看来,面向未来行业的发展,通信行业前景乐观,但现在学者或工作者依旧存在自信心不足、过度依赖跟随、急功近利、缺乏理论突破等问题,人才的培养需要成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