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1902年的现代纺织业,被誉为青岛的“母亲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纺织基地之一,青岛与上海、天津鼎足而立,素有“上青天”的美誉。
贸易壁垒、环保倒逼、材料短缺、成本高企……近年来,面对传统纺织业的发展瓶颈,青岛纺织业迎难而上,率先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发力挖掘新市场、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引领国内针织服装行业的新一轮变革。
从“海外多点”到“国内多店”,出口代工业务全球化布局提速同时,加码自主品牌提升利润空间;从订单加工到高端定制,向价值链高端发力;从卖纺织品到卖服务卖平台,以新思维开启新未来……睿智取舍、立足长远、自信自强,构成了青岛纺织业“向上生长”的底色。
伴随着这场攻坚战渐入高潮,再造百年纺织新动能的青岛,正不断释放出奔向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海外走出去,国内走上去
位于即墨区的即发集团是国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始建于1955年,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纺织服装制造加速从中国转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一直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加工型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受到巨大冲击,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即发也压力剧增。
“从2015年开始,即发就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国际布局。”即发集团副总经理万刚介绍说,作为优结构调产能的重要选择,即发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越南、柬埔寨建立了织染、成衣一条龙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生产、设计、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已有近50年历史的雪达集团,产品主要出口日本,与众多的针织服装企业一样,雪达集团的生产经营结构一直以OEM(代加工)为主。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雪达也加速开展全球化布局,在柬埔寨建立了生产基地,目前雪达(柬埔寨)东昇纺织开发有限公司雇工已超千人,年产针织服装1000多万件。该基地已成为雪达重要的业务支撑和利润来源。
与OEM相比,自主品牌利润显然更高。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品牌,虽然我国服装业的产量已占到全球1/4,但在跨国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只有15%~20%。
稳住出口,多点布局,在走出去的同时,青岛纺织企业也在加速“向内看”,发力自有品牌,在国内市场加快跑马圈地,提升品牌。
以雪达为例,先后推出“婴本”“咔伦奇”“贝可莱”等自有童装品牌,引入“Nici”和“稻草人”两个国际品牌,并成立品牌事业部,以此提升雪达知名度,带动旗下其他自主品牌的发展。截至目前,雪达已先后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设多家品牌直营店,新店还在不断加速扩张。此外,医用特殊服装、休闲运动服装等新产品也不断走向市场。
雪达相关负责人介绍,雪达OEM业务曾经占据营业额的90%以上,如今已降至70%,自主品牌产品份额正不断壮大。
一边向国外加快走出去,一边在国内奋力走上去,实现两条腿走路。对走了几十年外贸路线的青岛老纺织企业来说,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走起路来磕磕绊绊甚至不进反退,是普遍困难。采访中,多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此表示:转型再难也要转,不敢舍弃老传统,就趟不出新路子。
“这3年能否活下来很关键,哪怕不赚钱,也要坚持下去。”雪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搬运工”到“定制专家”
行业老将开辟新路子,新生力量也兴起了新玩法。
做了20多年内衣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红妮集团,如今已蝶变为“恒尼智造”,不再以成衣大规模生产为主,而是在制造环节向智能化转型,实现柔性生产和个性化定制,转型为高端定制品牌,以适应消费者越来越鲜明的个性标榜和审美主张。
从红妮到恒尼,这是一次全新挑战。恒尼智造总经理吴佳说,传统的订单加工内衣企业,靠价格取胜市场,往往为了争夺一份订单,不断降低报价,生产企业扮演层层搬运工的角色,没有市场话语权。
而高级定制是高品位的象征,处于价值链的上游。从单一的棉毛针织内衣全面转型为带有互联网科技基因的内衣定制企业,恒尼致力于通过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重新定义内衣穿着新需求。
吴佳说,寒冷的地方轻薄发热,酷热的地方凉爽透气,潮湿的地方吸湿速干,有雾霾的地方抗菌除臭,这种可适应各种环境的四季内衣,是恒尼的研发对象。而青岛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给了恒尼机会和底气。
2016年6月,通过与青岛大学合作,恒尼成功研发出海藻纤维,实现了向海洋要棉花的梦想。海藻纤维具有抗菌抑菌,保湿护肤、防火阻燃、富含氧离子等显著功能,恒尼将其应用于服装领域,并打通了海藻纤维从纤维源头到纺纱、织布、染色、成衣的上下游产业链。
新材料开启了恒尼发展的新思路。恒尼依托大数据、整合信息流,通过创新升级流程再造,实现了智能、驱动个性定制、数据链接柔性智造,以高科技云检索手段为依托,结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确立版型,推出全球独创的时尚内衣管家服务,只要客户提供身高体重,恒尼就可以量身定制出贴身内衣。从去年7月起开始接单至今,个性化定制订单占比达到恒尼智造订单总量的20%。
“如今恒尼的海藻纤维服装不仅国内畅销,还走出了国门,我们感觉一个国货品牌的春天正在到来。”吴佳说。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生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切入口在哪里?万刚的体会是:“现在再走以前的老路,那肯定已经不行了。”
即发的切入点,是从应用端转向基础端创新,布局新一代节能减排技术,输出产业化解决方案。
纺织用聚酯材料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是即发近年来的研发重点。从2014年开始研发,通过2000多次试验,即发解决了该项目中设备、工艺、检测等多项影响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走出了推进项目产业化的坚实一步。
即发技术人员介绍,与传统水染工艺相比,该技术不用水、无废水污染,上染速度快,匀染和透染性能好;CO2本身无毒、无味、不燃,可重复使用;染料可重复利用,染色时无需添加任何助剂,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整合过程没有一点污染,使染色行业从高污染走向了零污染。
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调研该项目时表示,即发无水染色示范线的建设运行,标志着我国无水染色工艺技术日渐成熟,具备了产业化向前推进的条件。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青岛召开聚酯纤维筒子纱超临界CO2无水染色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际首套可连续运行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中试生产线。该项目必将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中国纺织印染行业升级转型、绿色发展的颠覆性技术。
从卖纺织品到卖解决方案,即发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更为整个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打开了一个技术突破口。
距离即发集团不足10公里的酷特智能,正致力于通过输出平台的方式,助力纺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酷特智能巨大的厂房里,每天有近千名工人同时作业。记者注意到,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机械传送系统,每位工人都一对一地完成技术加工,指挥她们干活的是一个个智能终端,整个车间没有车间主任,没有班组长,每一位员工都是自我管理。
“只有数据驱动、抛弃人治、实现自治,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酷特智能董事长、酷特云蓝新动能治理工程研究院院长张代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1995年,张代理创立了“红领”品牌,从事服装成衣的生产与销售。十几年前,“红领”转型酷特智能,主营服装定制,最近几年,以成立酷特云蓝新动能治理工程研究院为标志,红领开始了再次转型。从传统服装企业向服装定制企业再向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过程中,张代理总结了一套传统工业升级改造解决方案。
“我们将自身经验总结为一套普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在对酷特云蓝模式进行深度提炼和挖掘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并以物理空间和智造工厂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更多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张代理说,目前酷特云蓝已与近百家企业签订改造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