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卖家的成长路线图
李檬 2019-08-29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最有暴发力的那一段,一定是叛逆的瞬间,但要长久走下去,还得渐渐靠近潮流和主流。

有人研究过世界各国电视台的广告收费,发现电视台广告收费最高的时间段,是天气节目之前的一两分钟。据说,每年央视广告收费最高的时段,就是天气预报前的那一分钟。

关心天气,这是公众的刚性需求。于是,有人将电视台的这个广告策略搬到手机上,开发了气象预报App,很快便吸纳了海量用户进来。但奇怪的是,愿意进来打广告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因为用户打开App,看一眼天气就走了,停留时间不超过10秒钟。

所以,目光聚集之处,或者流量聚集之处,未必就是金钱随之而来。而最大瓶颈是“用户的心思会进来停留多久”。

不久之前,周杰伦和蔡徐坤展开了一轮激烈的流量大战,话题热度成功登顶。很多品牌迅速进来做事件营销,热度就那么几天,踩准时间节奏很重要。而那些最有头脑、最具商业价值的网络红人,就是赢在了时间节奏上。

 

成功的网红,惨败的明星

近一年来,消费市场出现了两个现象:

一是惨遭失败的明星。张馨予、伊能静、郭德纲甚至范冰冰,他们都曾尝试在社交网络上发掘自己的“带货能力”,其中范冰冰以前在小红书上给品牌带货,后来干脆经营起了自己的面膜生意,打出了自有品牌。这些重金打造的影视明星,有流量、有资源,也到处拜托圈内好友推广造势,可是大多效果不佳,普遍没了下文。

二是屡获成功的网红。如果看过网络红人直播卖货,就会发现流量变现的节奏之快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比如,台湾综艺主持人吴宗宪曾经惊叹:大陆网红卖货打破人类纪录,3小时卖了1亿多台币。不过,这个纪录很快被打破。“淘宝第一主播”薇娅,每天直播5~6小时,每次平均推荐60个商品。2018年“双11”,薇娅开播两小时,就进账2.67亿元。

过去,消费品牌要借力明星的流量和资源,而如今,网红普遍倾向于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品牌。

HEDONE的创始人原本是一个网红彩妆师,后来推出了自有品牌,如今已经获得澎湃资本、红杉资本的Pre-A轮融资;完美日记诞生不到三年,就一路超越诸多国际大牌,迅速逆袭,并在新一轮的融资中估值逼近10亿美元……

有些网红品牌还被一些国际大牌高价收购,比如,雅诗兰黛在近两年就投资了Deciem(加拿大小众护肤品牌The Ordinary母公司),收购了Too Faced和Becca(小众美妆品牌);今年5月,欧莱雅还收购了韩国美容网红品牌Nanda和Pulp Riot Hair Color。

如今的“95后”“00后”从小就沐浴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中,使得新一代年轻人的大脑对刺激的忍耐度、需求度在不断增加,即用户的心智在飞速迭代。

草根红人不像影视明星那样,追求高曝光、高覆盖,而是瞄准一个细分人群、一个细分领域,营造“高密度的爽点”,然后一次商业变现。

 

前台的人气,后台的实力

尽管网红们擅长引爆各种爽点、拥有惊人的卖货速度,但他们大多主要销售一些“小批量的小众网红品牌”。这当中有一个难题——谁来供货?

要知道工厂习惯于生产“大批量、标准化的产品”,比如一款衣服10万件订单,工厂安排工期集中式、流水化生产,成本可以做得很低。可是一些网红品牌,都是200件、300件的少量订单,而且要尽快出货……生产线要不停转换款式,工厂的买面料流程、生产流程、检验检测流程、物流流程都要快速调整适应。

因此,红人卖货,除了比拼前台的人气,更要具备后台的实力。

例如,杭州的九堡就是堪称网红电商的大后方。杭州九堡常住人口4万左右,但是外来人口却有十几万,密密麻麻地聚集了几千家服装工厂,还包括面料、拉链等各种供应商。很多网红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后方基地,挑货、选货、卖货,变化灵活。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还有很多这样的网红大后方。

红人卖家的前台人气受制于后台的实力,要出爆款(爽点、成本、价格、速度都特别好),会有很多约束。然而,踩准这当中的时间节奏,就踩到了很多网红电商的生命线。

 

老板可网红,产品需主流

网红大V从给别人带货,到创立品牌,再吸引风险投资,获得可观的估值。似乎,他们的成长路线图已经清晰可见。可为何还有很多网红品牌却半路夭折呢?

早年的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现今的史蒂夫?乔布斯、埃隆?马斯克和特拉维斯?卡兰尼克(Uber创始人),这些红人CEO的灵魂深处都有各自的“叛逆”,而红人崛起的最大动力就是源自叛逆。

社会上的主力消费群,年龄大多在16~35岁之间,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表达自己的个性,而消费品牌就是这当中的主要工具。比如,很多女生每天扮得像乖乖女,总有那么一天,她希望自己坏一点、不那么正经,希望牛仔裤是破的,妆容是暗黑的。只要这个想法、这个心理暗示偶尔呈现一次,就可能成为一些网红品牌的粉丝。

可是,真正特立独行的人是孤独的。那些网红粉丝只是“小范围的抱团取暖”,相互寻找认同,激发小圈子的骄傲。因此,红人大多与“小众”联系在一起,品牌通常做不大。

那些红人CEO,包括乔布斯、马斯克、卡兰尼克,最初都是将自家品牌当网红品牌来做,做大以后,便渐渐回归主流。老板很网红,但产品趋主流。

起初,乔布斯的注意力长期在产品设计上,后来发现,供应链才是苹果公司的生命线,所以他的接班人是供应链专家蒂姆?库克;马斯克最红的时期,设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科技产品,但在漫长的产品线阶段,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才是他最倚重的……

同样道理,在网红卖家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心:

如果是还在“吸粉”或给别的品牌带货的阶段,那么,叛逆一些是必要的,这样更容易引爆爽点,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如果已经有自主品牌,那就要管理好供货的品质、成本、速度,要寻求一个好的平衡点。

如果将小众品牌做成了大众生意,那就要想方设法融入主流社会,很多地方还是要中规中矩,而不仅仅是让粉丝爽起来了。

在网红卖家成长的路线图中,最有暴发力的那一段,一定是叛逆的瞬间,但要长久走下去,你还得渐渐靠近潮流和主流。什么阶段踩准什么节奏,行稳致远。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