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全球人工智能与存储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我国科技企业领存技术当日正式发布全球首款“会计算的固态硬盘”(in-Nand Computing SSD,简称iNc-SSD)。这款颠覆性产品将传统硬盘的存储功能与计算功能合二为一,开创“存算一体”AI算力新范式,有望打破GPU(图形处理器)长期主导AI算力的格局,为人工智能产业注入新动能。
据悉,iNc-SSD的独到之处在于并没有在硬盘内增加任何CPU或者GPU,而是通过独到的算法使原本只具备存储功能的闪存芯片具备计算能力,该款硬盘已经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产线成功试产。
领存技术iNc-SSD
从“内存墙”到“存算一体”:AI算力困局的破题密码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多模态AI等技术爆发,全球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计算架构中,数据需在硬盘、内存与计算单元间反复传输,形成“内存墙”——传输延迟高、能耗大,成为制约AI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GPU虽凭借并行计算能力暂时扛起AI算力大旗,但其高昂成本(单张高端GPU售价超200万元)、高功耗(典型功耗超300瓦)的特性,也让中小企业与边缘场景望而却步。
在此背景下,“存内计算”(In-Memory Computing)技术被视为破局关键,其核心原理是将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集成于同一芯片,数据无需在硬盘、内存与计算模块间“长途跋涉”,直接在存储介质内完成运算,从而大幅提升效率、降低能耗。领存技术此次发布的iNc-SSD,正是这一技术的工程化落地成果。
iNc-SSD单个2.5英寸标准硬盘最高可以支持一亿一千三百万个并行计算,由于存内计算与GPU显存无关,不受显存大小限制,对于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更加友好,功耗更是低至GPU的1/30,这意味着,AI算力的硬件成本将大幅下降,几百元、几千元即可搭建算力硬件,边缘设备(如手机、车载终端、工业传感器)也能轻松搭载高性能AI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传统GPU需搭配高功率电源、专用散热系统,而iNc-SSD仅需普通电源与风冷即可稳定运行,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物联网设备等多元场景。
从同声传译到无人驾驶:存算一体激活AI“最后一公里”
iNc-SSD的落地,正推动AI从“云端依赖”向“端云协同”加速演进,该技术在多个高价值场景实现商用成为现实,为千行百业注入“智能基因”。
同声传译:语言障碍“秒级消失”
在跨国会议、国际赛事等场景中,搭载iNc-SSD后,翻译设备可直接在本地完成语音采集、语义分析与语音合成全流程,延迟从数百毫秒压缩至100毫秒以内,准确率提升至99%以上,试想,如果手机搭载存算一体的存储设备(例如:UFS或者eMMC)全世界的语言障碍或会彻底消失,AI走进实实在在的生活时,将会带来多么大的便利。
AR/VR:虚实融合“更流畅”
AR/VR眼镜通常为移动设备,电池续航是关键,存内计算可以确保在提供足够算力的前提下,达到相比其他解决方案更低的功耗,AR/VR应用常需运行AI算法,如手势识别、场景理解或语音处理,存内计算通过并行处理,加速AI模型推理,例如,AR眼镜可更快识别用户手势或环境物体,提升交互自然度。
自动驾驶:安全底线“自主守护”
自动驾驶的核心挑战在于“实时决策”,车辆需在100毫秒内完成道路识别、障碍物检测、路径规划等操作,若依赖云端计算,网络延迟可能导致事故,iNc-SSD的“端侧存算一体”方案,让车载终端可直接处理摄像头、激光雷达采集的海量数据,在本地实时做出决策。
无人机巡检:隐患识别“分秒必争”
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等领域,无人机需实时分析拍摄的高清影像,传统方案需将数据回传至地面站处理,单张高清图传输耗时超2秒,易错过故障黄金处置期,iNc-SSD赋能后,无人机可在飞行中完成图像识别,异常(如输电线路发热、森林火点)识别仅需300微秒,现场即可触发预警并自动调整航线。
智能机器人:“读心术”让交互更自然
在养老、医疗等场景中,机器人需精准理解人类意图(如老人的模糊指令、患者的情绪变化),iNc-SSD的本地化计算能力,支持机器人在0.5秒内完成语音、表情、肢体动作的多模态分析,结合长期交互数据学习用户习惯,实现“主动服务”,养老院的“智能护理机器人”能根据老人日常作息提醒服药、根据表情判断是否需要陪伴,让机器人“比子女更懂爸妈”。
从“存算一体”到“智能生态”:AI产业迈入新纪元
iNc-SSD不仅是一块硬盘,更是AI算力的基础设施革命,它降低了AI应用的技术门槛与经济门槛,让中小企业甚至个人开发者都能参与AI创新,未来或将催生更多颠覆性应用。
据了解,领存技术已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启动“存算生态计划”,开放iNc-SSD开发接口,吸引上下游多家企业加入,覆盖智能汽车、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业内预计,到2026年,“存算一体”技术将推动AI算力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全球AI产业或将进入“端云协同、泛在智能”的新阶段。
从算力稀缺到算力普惠,从云端依赖到端侧爆发——全球首个会计算的硬盘的问世,正为AI发展按下“加速键”,当算力真正“长”在设备里、融入生活中,人工智能或将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黑科技,而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