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前沿科技到百姓日常生活,标准无处不在。每年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人们都要给标准这个“世界通用语言”过节。
2025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日。今年的主题——“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增强伙伴关系,共促可持续发展”,深刻揭示了标准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全球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走向国际,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正实现从“参与者和贡献者”到“推动者和引领者”的跃升。其中,作为中国制造业一面旗帜的格力电器,用实力交出了“标准答卷”:积极牵头或参与制订国内外标准935项,其中作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标准226项;牵头制订7项ISO和IEC国际标准,包括光伏、热泵热水机、制冷压缩机等;提出并成功主导立项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两项国际标准,打破ISO制冷压缩机领域20年无标准立项的历史……
深耕标准数十年,构建完善标准化体系
格力在标准化领域的探索,最早可追溯至数十年前。1995 年,格力就建立了第一项零部件标准,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1996年,格力通过国内产品强制认证和安全认证要求,依据机械部标准体系架构,初步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并对技术标准进行分类归纳。2004年初,格力成立早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总工程师担任副主任,下设6个分委会,负责组织协调各职能单位技术标准化工作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基本形成初期标准化组织管理架构。
2018年,格力迎来标准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格力成立由董事长董明珠为主任的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51个技术分委会,汇聚了近1000名来自设计、检测、质控、生产、工艺等各个部门的技术专家。同年12月,格力电器以家电行业内的最高分,获得首批最高等级A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标志着其标准化体系建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董明珠不仅亲自抓标准工作,还身体力行冲在标准化战场第一线。2020年,董明珠当选ISO/TC 86/SC 4主席,并在2022年7月高票连任,成为制冷行业首位在国际标委会担任主席的企业家。
在标准化领域的深耕细作,让格力收获了众多沉甸甸的荣誉,格力先后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格力创建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完美质量管理模式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主导制订的国家标准GB/T 38356-2019《质量管理基于顾客需求引领的创新循环指南》,成为制造企业完善质量管理的典范。
自2018年起,格力电器连年上榜企业标准“领跑者”,企标领跑数位居行业第一,累计获得88项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入围数量在整个家电行业中遥遥领先。2023年3月,董明珠凭借在标准化领域的贡献,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突出贡献奖,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格力标准化工作的认可。
竞逐国际舞台,为绿色发展注入“格力智慧”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曾表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企业品牌价值的背后实际上是品质、质量、更高标准,一流企业要用标准助力创造。
从标准本身看,标准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技术门槛的传统认知,成为定义产业方向、保障发展质量的核心力量。尤其是今天站在国家治理与全球发展的高度,标准已不仅是产业竞争的“技术筹码”,也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石”,文明互鉴的“通用语言”。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追赶标准更是走向全球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过去,中国企业常面临合格产品难入国际市场的困境,根源就在于缺乏标准话语权。
以空调压缩机为例,中国是全球制冷大国,而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产业在线数据显示,在制冷压缩机市场中,中国制冷压缩机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82%,已实现制冷全产业链压缩机自主设计和制造,但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与产业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中国是压缩机制造大国,但此前对于标准的认知以及落地尚未掌握话语权。”董明珠说。
在董明珠看来,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通过标准引导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是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压缩机作为制冷设备核心部件,高能耗的压缩机大规模应用为碳排放带来了压力。今年6月,格力在珠海发布了《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两项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充分融合了格力在制冷压缩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成果,在应对气候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下,格力此举为行业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心怀“国之大者”,以标准践行责任担当
标准的演进,见证产业的迭代;标准的话语权,彰显着企业实力。
正是基于以消费者需求和社会责任为导向的标准领先战略,格力将技术规范与人文关怀统一的实践,超越了单纯的工具理性。格力每一项标准的制订与实施,都承载着“国之大者”的初心使命、民生关切。
对消费者而言,格力标准是看不见的保护伞。格力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在标准的指引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空调产品为例,根据用户的需求,由整机标准研究深入到零部件标准全链条建设,格力建立了14000项企业标准。先进的企业技术标准,助推产品质量提升,实现售后故障率连年下降,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了好产品带来的实惠和安心。
对产业来说,格力标准是协同发展的黏合剂。格力将自身 14000项企业标准中的3600余项零部件标准向产业链输出,直接带动近百家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构建起高效协同、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对国家而言,格力标准是国际竞争的软通货。格力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的跨越,不仅为自身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通行证,更将中国在高效节能领域的技术积累转化为全球通用准则,推动全球制冷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为国家在国际产业竞争中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格力在标准上的探索表明,标准引领从来不是朝夕之功,而是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是全球视野下的责任担当。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