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推动新时代妇女工作、促进性别平等线上闭门会
瞭望智库 · 研究院   2022-10-09
字体大小 A- A+
收藏
受领导机关委托,为摸清我国妇联组织推动新时代妇女工作、促进性别平等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维护新时代妇女权益、促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新华社瞭望智库特与2022年9月29日举办“ 妇联推动新时代妇女工作 、 促进性别平等线上闭门会 ”,邀领域内权威专家学者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主持:熊湘怡

瞭望智库参会:郑妮娅、魏旻、王治钧

 

专家观点

 

杨立萍(东城区妇联二级巡视员,原东城区妇联主席):

妇联需抓牢“带”“联”“借”“情”四字工作核心

近些年,东城区妇联在群团改革中成果显著,妇联在以危改拆迁为代表的系列易引发家庭矛盾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调解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妇联的全新工作环境,妇联需从转变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扩展新载体、打造新渠道等方面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带”字、围绕“联”字、善用“借”字、铭记“情”字,抓牢“带”“联”“借”“情”四字工作核心。

 

佟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关注边缘底层女性群体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女性群体多样性增强,妇联作为枢纽型组织,在发挥整合能力时必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型社会空间,其中存在大量新型集体性活动。该空间或成为妇联工作的新重点。面对女性群体内部分化庞杂与互联网新空间中集体行为涌现的现状,妇联需各位关注边缘、底层女性群体的需求。

 

李慧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中央党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

关注宅基地分配中女性权益的受损

农村宅基地分配中女性土地权益受损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既应摸清其中女性权益受损的历史根源,也应查找妇联工作的不足。解决此类具有历史遗留性、文化惯性的问题,需普及政策性别评估机制、强化各级领导性别平等意识培训等,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妇联工作指引方向。

 

董立敏(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增强妇女工作的理论化体系化

新时代背景下,女性群体面临矛盾发生转变,受工作定位、组织架构、理论能力等方面问题影响,妇联在应对女性新需求新变化时明显“力不从心”。为解决上述问题,妇联需从顶层设计、创新机制、学科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妇联体系改革,搭建中国特色妇女学科,强化妇女工作的理论化体系化。


相关专家
相关课题